中文書名:先別急著吃棉花糖
英文書名:Don’t Eat the Marshmallow…Yet! The Secret to Sweet Success in Work and Life
作者:喬辛.迪.波沙達&愛倫.辛格
出版日期:2006 年03 月 27 日
原書摘要:
「棉花糖守則
1.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,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。
2.成功的人說話算話。
3.不要一開始就把棉花糖吃掉。等待對的時機,這樣可以吃到更多棉花糖。
4.凡事要從長遠來想。一塊錢的倍數累積三十天,會超過五億。
5.要從別人身上得到你想要的,一定要讓別人想幫助你,並且信任你,要讓別人按照你的話去做,最好的辦法就是說服他們。
6.成功看的不是你的過去或現在。當你開始願意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時,就是成功的開始。
7.目標+熱情+行動=平靜。
最後要記得:今天你所做的選擇,會在明天給你大大的收穫--只要你別那麼急著……吃掉棉花糖!」
閱讀心得:
詩仙李白說:「行樂須及春。」唐詩三百首唯一的女詩人杜秋娘也在壓軸詩教我們:「花開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」然而,「先別急著吃棉花糖」書中的棉花糖守則,劈頭就說: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,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。那麼李白和杜秋娘都不算是成功者嗎?
一邊閱讀「先別急著吃棉花糖」,我一邊在心裡質疑,還異想天開想到俗語說:「一鳥在手,勝過兩鳥在林。」如果,不馬上吃掉手邊那顆看得到的棉花糖,萬一明天我發生意外,或者棉花糖被老鼠捷足先登了,豈非得不償失?
別說我踢館找碴,孟老夫子教我們的:「盡信書,不如無書。」況且孔老夫子也說:「學而不思則罔。」學問嘛,本就該邊學邊問。嘻!扯遠了,言歸正傳。
不同於一般非文學性書籍的說教論理,本書倒像一本引人入勝的章回小說,每一篇章各有完整的劇情,結尾卻又帶出另一個懸疑,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讀下一回。書中藉由作者與他的司機對話,整理出一項項棉花糖守則,整本書條理分明、深入淺出,輕鬆有味地表現出作者的睿智仁慈與司機的努力向學。一個本來渾沌度日,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司機都能劍及履及,即知即行地實踐棉花糖守則,最後重返校園;身為知識份子,並肩負傳道重責的我,能不見賢思齊?
接下來逐條探討棉花糖守則:
守則1: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,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。
最能與此論點相呼應的古勝先賢,首推范仲淹,他在「岳陽樓記」倡導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。」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的范,聽說曾經五年未解衣就枕,難怪因此成為文武兼備,值得景仰的愛國詩人,可謂延遲享樂的踐行者。
青蛙王子高凌風有首歌叫忍耐,開門見山教人:「忍耐,忍耐,追求幸福,你要學習忍耐。」成功不是一蹴可及,想要秋收、冬藏,自然得先經過春耕、夏耘。
廖輝英小說「不歸路」的女主角芸兒年少無知,一開始落入中年愛情騙子的圈套,固然值得同情,然而一晌貪歡後,陷在泥淖中,始終走不出來,卻是咎由自取。兩位好友輪番勸她,老師也出面忠告:「你一定得先和那人斷得清清楚楚,忍耐一時的寂寞,才會有新的機會。」可惜她的決心淺如薄冰,一碰就碎。
守則2.成功的人說話算話。
這句話放諸四海皆準,不分古今中外。大家看過七爺八爺吧!在民俗活動中,常會出現一高一矮ㄉ兩尊神像,其中一尊還吐著長長的舌頭,小時當他們是妖魔鬼怪,差點被嚇壞。長大聽王夢麟的廟會唱著「范謝將軍站兩旁」,才知道他們的姓名;教書後進一步了解,七爺八爺原來是一對因信守承諾而相繼死亡的好兄弟。
東漢范式與張劭兩位同窗,畢業後約好二年再會,期間都無聯絡,到ㄌ聚會當天,張母懷疑路途遙遠且時日已久、只怕范式早就忘了,張劭卻肯定范式必然守信,後者也果然如期赴約。
不要說這些有口頭約定的,聽過季札掛劍的故事嗎?徐國國君愛慕吳國太子季札的配劍,後者心知肚明,但有出使重任在肩,無法即時相送。等他回程再經過徐國時,徐君已死。季札於是「解其寶劍,繫之徐君冢樹上而去。」
古人一諾千金,講究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;現代政客卻話出如風,一變再變。甚至做錯事,說錯話,仍硬ㄠ,一副死鴨子的嘴臉,且透過大眾傳播不斷放送負面示範,深深印入小朋友腦海裡,叫我們這些基層園丁,如何教導「人不可無信」的古老真理?
守則3.不要一開始就把棉花糖吃掉。等待對的時機,這樣可以吃到更多棉花糖。
守則4.凡事要從長遠來想。一塊錢的倍數累積三十天,會超過五億。
3.4守則等於一體兩面,所以放在一起討論。兩守則意同:「放長線,釣大魚。」教人眼光放遠,不要因小失大。
面對近在眼前的誘惑,想要克制的確需要過人的智慧與毅力。作者在書中舉例說明,「如果我今天一次給你一百萬,或是每天給你一塊錢累積金額的倍數,連續給三十天,你要選哪個?」一般人很可能如司機一樣選擇選一百萬,卻不知三十天之後會拿到超過五億,這犯了急著吃棉花糖的毛病,也就是「只圖眼前小利,而不會將眼光放遠。」
問題是,如我一開始所質疑,萬一對方言而無信,或未來三十天內其中一人意外死亡,豈非拿不到五億?甚至比一百萬更少(PS:到第十一天才超過百萬)?畢竟沒有人能預測未來,人生猶如一場賭注,要跟老天爺賭?誰有絕對把握?保守如我者寧可入袋為安,何況本人何德何能?憑空擁有一百萬就偷笑了,五億這天方夜譚般的數字實在無福消受。這也是我從來不買樂透的理由,怕真的中了頭獎,不曉得怎麼收藏與花費?未蒙其利,先受其害。所以啦,小鼻子小眼睛的我是不可能成就大事業的。
守則5.要從別人身上得到你想要的,一定要讓別人想幫助你,並且信任你,要讓別人按照你的話去做,最好的辦法就是說服他們。
作者提到有六種方法可以讓別人幫你:1.法律規定。2.用武力。3.為了錢。4.施加人情壓力。5.靠美貌。6.運用說服力。其中以第六項最有效,並提昇層次。
奇怪咧?怎麼沒有提到傳統女人對付男人的三法寶:一哭、二鬧、三上吊?即使後兩者可能產生反效果,眼淚還是很管用的。當女人泫淚欲泣,或者淚水如珍珠般無聲地滴落,任是無情也動人,男人很難硬起心腸來拒絕,不是嗎?
除了傳統方法外,另外有一鎩手剪,更勝一籌:撒嬌。(PS:聽說不會撒嬌的女人該領殘障手冊。)三法寶會產生邊際效用遞減,撒嬌卻是萬靈丹,野花之所以比家花香,就是腰肢軟,嘴巴甜,讓男人全身都酥了。
話說回來,作者是男的,自然不能用這些策略,以上當作是插科打渾,不是故意來亂的。
我國古書早傳授說服人的秘訣:誘之以利、動之以情、說之以理、威之以勢,且是將六方法中的2.3.4包含在6裡面,鄭成功「致荷蘭守將書」就是最好的範本。
本章中,最讓我心有戚戚焉的是在P57的一段話:「我們沒辦法控制別人,也不能控制大部分事情的發生。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,而我們的行為會對其他人產生非常大的影響。其實,我們對一件事情的處理和反應,比那件事情的本身還重要。」
後半段與我教學理念不謀而合,常對小朋友說:「錯了,就認錯改過。犯錯是小錯,死不認錯,才是大錯。」前半段更是給我當頭棒喝的感覺。身為老師念茲在茲地就是如何把學生管好,當學生不符期望,或違反規定,就得使出渾身解數,做好班級管理。從教書第一年起心懷言教不如身教,教給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,自己一定先做到,無奈永遠不可能使每個學生都像自己一般勤學向上、循規蹈矩,只能以本省諺語:「使牛使馬不如使自己。」自我安慰。
話說回來,也許是自己說服力不夠,言行不夠感動學生吧?書中爸爸為了教兒子誠實,連續步行五個半小時,走了十五公里,自己做得到嗎?
守則6.成功看的不是你的過去或現在。當你開始願意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時,就是成功的開始。
成功看的是現在,這句話頗能振奮人心,正如佛家說:「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」也因為這項守則使我立志重拾英文,每天讀一小時,預計暑假參加全民中級英檢,無論通過與否,至少能提昇自己的英文能力。
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,其實不難,鐘鼎山林,本各有所愛;做向來自己不願做的事才不容易。「過去種種,譬如昨日死;今日種種,譬如今日生。」書中司機本來是月光族,遵從棉花糖守則,讓他存了一筆錢,而且得到主人的贊助,重回校園當大學生。打破舊我,建立新我,使他人生從此大大不同。
有人說公務人員的腦袋仍有九成新,也有人說不是教了十年書,而是同樣書教了十次。安逸生活過久了,總是在原地踏步,總是立志多過於實現,甚至拿「計畫趕不上變化」做為藉口。於是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離學校越久,知識越陌生。經歷多了,學歷呢?是否還維持在畢業時的水準?拿高中學測題目來試驗,數理降落到小學中年級程度,史地忘了十之五六,國(文言文部分)英試題不忍卒賭,有把握的寥寥可數,遑論英文作文。
守則7.目標+熱情+行動=平靜。
先介紹一篇成語故事「割席斷交」,出自世說新語:「管寧、華歆共園中鋤菜,見地有片金,管揮鋤與瓦石不異,華捉而擲去之。又嘗同席讀書,有乘軒冕過門者,寧讀如故,歆廢書出看,寧割席分坐,曰:『子非吾友也!』」
管寧對黃金和絲竹視而不見、聽而不聞,心如古井,那是因為他懷抱高遠的理想,不急著吃棉花糖,終於成為一代名士。
立志是成功的第一步,想要達成目標,需要行動加上愈挫愈勇的熱情。過程中,可能不會有人在旁邊鼓勵,成功時也可能得不到掌聲,即使有,也不足憑,要有踽踽獨行的準備,要有成敗自己承擔的決心。能意識到此,才能心如止水,堅持到底。
最後以美國詩人羅勃.佛洛斯特(Robert Frost)名詩「不曾走過的路」(The Road Not Taken)結尾自勉。
黃樹林裡分叉兩條路,而我,(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, and I--)
我選擇了較少人跡的一條,(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,)
使得一切多麼地不同。(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.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