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常說和誰談得來,也常喜歡用氣味相投來形容朋友的契合。
一對男女相識、相知、相愛的更高境界,
是心心相印,是心有靈犀;人與人之間,最完美的層次,
是思想上的相通,心靈能產生共鳴....

這一切的一切,之所以會發生、能達到,
主要是建立在雙方面中間有一座橋,能夠互通的橋;
想搭起這座橋,第一個原則,就是要了解對方的感受,
然後用心去感覺對方的感覺。

因為,在實際生活中,感覺往往比道理、社會規範更重要,
尤其對感情籤細、思維敏銳的人,感覺-是一種相當主觀的情緒。

它無關是非,更不論對錯,既不能用很理性的邏輯來分析,
也不適於硬性的規範,完全是一層直接的情緒反映,
就是一個人的語言、動作所帶給另一個人的感應。
如果有一位收入不豐的小職員,為了補貼家用而努力兼差。
有一天,這位先生領了一千多的加班費,
興高采烈地買了鮮花回家,對太太說:「好棒喔!
今天我領到加班費,特別買了花送妳,
晚上我們出去吃小館,看場電影,慶祝一下,好不好?」

這位賢慧的太太很勉強地笑著說:「幹嘛買花,多浪費!
你賺的錢不多,還是不要亂花,在家隨便吃吃算了。」
基本上,這位太太沒有錯,她講的也是實話,她是個好太太,
省吃檢用,持家有道。但是,她讓丈夫很不舒服,
一大盆冷水潑下來,一直涼到心底。
癥結就在於,她沒有用心去感覺,感覺丈夫的一番盛情。

還有一種情形,就是一方遭受挫折,
另外一方的反應與表現,所帶來的感覺。

比如太太到銀行取錢,在回家的路途上不小心被扒走兩萬多塊錢,
心裡已經又氣又嘔了,沮喪得不得了

這時做先生的還一味地指責,不停抱怨,
「妳怎麼這樣不小心?」「妳這個人就是這樣粗心大意!
」甚至連陳年老帳都翻出來念。
這位太太丟了錢心裡有啥感覺?雪上加霜,氣上加氣!
